发布时间:2024-09-15
2024年9月13日,第四届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ET 2024)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主办,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武汉智能教育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北大核心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和博识出版社提供媒体支持,远程教育杂志(CSSCI)提供学术支持。本次会议吸引了全球教育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会议的主题为“数智增强的教育技术”,重点聚焦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创新、技术赋能学习与教学、技术支持的学习科学与学习机制,以及数据和理论驱动的教育实证研究等五大核心议题。 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者通过高端学术报告、圆桌对话及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教育技术的未来蓝图,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刘智主持。刘副教授首先对与会嘉宾、志愿者及全校师生的鼎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逐一介绍了出席的专家学者与学校领导,正式宣布会议拉开帷幕。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人工智能教育学部部长刘三女牙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刘教授强调,在数字化与智能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迫在眉睫。他呼吁全球学者共同探索智能时代教育的新路径,并提出三项倡议:融合创新、数智驱动和开放合作,期望通过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推动教育技术领域的共同进步。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左明章教授
随后,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左明章教授对会议的筹备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感谢了合作伙伴和媒体的支持。左教授回顾了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在学科建设及科研方面的显著成就,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华中师范大学刘智副教授
ICET2024的学术报告环节亮点纷呈,首日的报告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学者的参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Dragan Gasevic教授分享了他对AI时代学习技能评估的新视角;香港理工大学的胡祥恩教授探讨了大模型背景下对话式智能导学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香港大学的王敏红教授从人类学习互动的角度,讨论了技术辅助下的新型学习方式。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淇教授和香港教育大学的江绍祥教授也分别就智能教育中的认知诊断以及生成式AI赋能自我调节学习等前沿话题做了精彩演讲。
此次会议为期两天,设置了5场主旨报告、13场特邀演讲、1场中文论坛、12个平行分会以及2个海报展示,全面展示了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技术创新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会议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促进了全球教育技术界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本次会议不仅是华中师范大学推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契机。展望未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积极策划并参与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活动,深化跨学科融合,推动教育技术与人工智能、心理学等领域的协同发展。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华中师范大学将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领教育科学前沿做出更大贡献。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